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概览>党群建设>党建专栏>详细内容

独墅湖学校:我与园区的故事

作者:独墅湖学校 发布时间:2019-04-19 点击数: 字体:A- A+

园区,梦开始的地方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沙小晃

10年前,我从家乡小城来到独墅湖畔的苏大,开始了关于心理学的梦想。初见园区是惊喜,不同于苏州古城的古典和优雅,园区更具另一种魅力,开放、包容和活力。还记得学校接站的大巴驶过独墅湖隧道时,我内心的激动和憧憬。不曾料想到,走进园区后再未离开过。

本科的学习生活短暂而快乐,独墅湖畔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在炳麟图书馆尽情徜徉书海,在文星广场寻觅各种美食;创意产业园则见证了我第一份兼职,白鹭园留下了我看夕阳的背影……在完成本科的学业以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苏大继续硕士学业,因为我深爱这片热土。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依然坚持着关于心理教育的梦想,走上了IVT讲台,走进外包学院成为兼职心理老师,这片土地总是以最博大的胸襟承载着我尝试、探索的脚步。

走近心理学是偶然,在懵懂的年纪选择了这个专业并坚持走了7年。独墅湖畔7年的时光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和发展性;学会用更专业的态度和视角去看待他人、理解问题;也收获了心理人的一种自我期待——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温暖更多的人。所以,成为一名心理教师,就成了一种必然。直至2015年11月,我通过园区教育局在苏大的招聘,正式开始了成为心理教师的旅程。梦想照进现实,我依然在美丽的独墅湖畔,编织着关于心理学的梦。

还记得2016年的夏天,我带着忐忑、期待的心情走上独墅湖讲台。转眼近3年,当心理老师的初衷还清晰于心——陪伴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段时光,让我体验了在校园不曾有过的挫折,也收获了莫大的成长。

作为心理老师,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走心”的老师,但在心理课堂和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要真正了解我眼前的学生们不容易。因为我常以自己的判断来衡量他们的需求,这就导致学生对有些话题和活动表现出漠然和无趣,课堂和辅导效果不佳。曾以为自己经过多年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但面对在心理课堂表现出真实自我的“特别”学生;面对学生言行背后个人、家庭、环境问题复杂交织的情况;面对自身教学技能、课堂组织能力还有欠缺等问题时,才发现真正的学习刚开始。

每当工作遭遇困境时,我总能想到身边温暖的伙伴和身后强大的团队。独墅湖校园内的伙伴们一直是我成长路上的加油站,他们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视讲台下的孩子如己出,待身边的同事如挚友。在我迷茫时,他们给我指出短板和劣势,真诚且犀利;在我挫败时,又给我信心和力量,温柔而坚定。走出校园,还有一支由园区各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专业队伍,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每周二上午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时光总是充实而美好的,我们一起学习充电,讨论案例,教研切磋,自我成长……繁忙的工作之余,总是能在这里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

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才真切地感受到,因为个人局限性,“初心”容易被工作日常淹没掉。但在园区这片热土,心理教育工作方兴未艾,永远都有兼具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的伙伴在我身边给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并肩前行的过程中时刻提醒着我选择这片土地、这份梦想的初衷,也引领着我走向更深远的未来。而我,也会更加坚定扎根于这片热土,让梦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努力奔跑,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我与园区共成长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杨洋

苏州,一个人人梦想中的美丽城市。这里,有世界最美的园林,有酥糯的吴侬软语,有悠长的雨巷,有小桥流水……而在苏州的东边,有一片新崛起的区域,名叫工业园区,它代表着苏州的新度、高度、力度、强度。我,一个新苏州人,来到园区已第五个年头,这五年,我见证着园区的奇迹,也与园区共同成长。

  • 初识园区

初次听闻园区,已是15年前。那年,我正面临大学毕业,早早在苏州相邻的城市签得一份工作。那时便从班级苏州人的口中听到园区大概:收入高、环境好,诸如此类。但是弱水三千,属于我的只有一份。园区便存在于幻想里。

大约10年前,带学生春游,身临园区。美丽的金鸡湖边,那一排排高大的住宅楼据说均价已近2万,旁边的别墅更是天价。于是旅游一结束,便匆忙赶回。园区存在于高不可攀的概念里。

  • 了解园区

许是职业倦怠,许是命运安排。5年前的偶然机会,我与园区,与园区的一所学校、一位校长结缘。从此开始了魂牵梦绕的园区之旅。

通过网站,我了解到园区的学校“一校一品”,各具特色;通过以前同事我了解到园区的开放包容、创新创优;通过实地考察,我发现园区别具特色,中西融合……于是我开始为争取园区的一席之位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如愿以偿,举家搬迁至苏州,居在园区,工作在园区,孩子求学在园区。从此,我也开始了近距离了解并融入园区。

  • 融入园区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第一经济强市的一员,苏州工业园区自是不可小视。直观来说,他的经济位居全省乃至全国之首,他的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可以居于首位。不过好在那时正年轻,也有一股闯劲,总算在后来的教育教学中逐渐稳住脚跟。

作为中新两国共建的产业园,如果用几个词概括,我的理解是:新——全新的规划,全新的区域设计;高——高品质、高起点;力——快节奏、有力度;强——高强度、有挑战。

不同于老城区,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设计充分考虑到居民生活的便利,往往从地下车库就可直达兼具购物、消费、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每个小区的楼盘封顶前,必造一所配套的学校,且不管起步如何,短短几年内必成精品学校;道路四通八达,整齐有序,隧道、高架互通,遇水架桥,逢堵必治,园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以我所在的学校,独墅湖学校为例。身处科教创新区,周边都是科研院校,不管是就业的人员素质,还是行业的精度,都在全国数一数二,园区真正成为苏州的人才高地、科教强地。

当然,园区的快节奏也是出了名的。身处苏州的东部,和西部的新区,被看做苏州的两翼,展翅高飞,带领苏州走向更高的层次。

在园区,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高质量,是首要的追求。每个人都会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努力,不断挑战着每个人的极限。

身处这样的区域,新度让生活便利;高度让人才聚焦;力度让节奏更快;强度让每个人更有活力。在这里,我似乎重新找到了工作的方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追求。带着梦想,我和一群年轻的亦或不年轻的小伙伴们,奋力奔跑,为梦前行。奔跑着,幸福着,快乐着,因为我为自己身处园区而骄傲!

 

园区,值得我守护的家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施斌

2002年,我怀揣着梦想来到苏州上学。苏大东区,紧邻园区湖西,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与园区的交融,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息息相关的琐碎便是我的常态,虽然那时只是朦胧中的新加坡工业园区,但是她在让我经历人生中最关键时刻的蜕变,让我了解她,与她结缘,与她生活在一起!

最初对园区的印象,高楼林立,车流如梭,无处不彰显她的独特风采,这是一个文明、现代的地方。我是01年跟随父母来到苏州定居,家在吴中,两个区域在吴县时期本是一家,伴随改革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园区做出了在那个年代最为大胆的新加坡合作尝试,将她的身份一跃变成国际范。上学时期,印象最深的就是欧尚购物广场、金鸡湖公园、68路双层观光公交、海关大楼…,与古城区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又似乎在改变着苏州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我喜欢结伴走在园区宽敞干净的路面、喜欢园区天空中翱翔的白鹭、喜欢那些时尚美丽的人们、喜欢从未见过的邻里中心、喜欢高大上的园区学校,或许自己本就应该属于这篇土地。

大学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留在园区工作,虽然自己当时就职于苏州城区最优秀的中学,但对园区的丝丝念想会在安静时触发。因此,在反对和挣扎中,我鼓动了妻子率先调动工作来到园区,那时起,在湖东金融CBD商圈,我知道,我们家迈出了第一步;紧随其后的买了园区的房儿,有了儿子,最后,自己也一咬牙,辞去市区工作,来到了独墅湖学校。轻笔带过,很简洁,但过程还是有很多坎坷的,梦想,只有一个,来园区。在这里,我给自己的要求和定位是,拓开自己眼界、提升家庭收入、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

园区开发建设25周年,有幸加入,不为中转,而是归宿。作为一名党员,我要铭记的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变革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优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我们知道初心未变、党的指导方针未变、服务于人民未变,变的只有是与时俱进的未来。在与其融合后,我们就需要迈开大步努力奔跑起来,去追逐梦想,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园区,她给予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多、更有优势的机会,让我们的跑动过程中的道路更加平坦,政策的扶持让我们在奔跑中能遇到更多的补给站,储备充足的能量让自己跑的更远。而园区,依旧厚积薄发,也是不断向前奔跑,我这个工作在科教创新区的老师是亲眼目睹并相伴经历的,生物医药科技、纳米科技、人工智能科技都在我所述区域蓬勃发展,我感受到了她的冲劲,很大程度上也在激励我要坚定理想和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还需要继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来适应区域的发展,来帮助那些获取养分的学生;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贴近群众、服务社会,我积极响应教育局支援贵州教育计划,下贵州松桃参与支教,深入当地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与贫困孩子结对帮扶,让自己的知识、情感、意识随之交融、深化,以新时代精神感染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

园区建设走的是国际化和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来适应改革的发展,要让学区的孩子在接受传统知识的同时,多渠道摄入新理念、多思维模式,将教育变革顺应发展,让知识储备多元化。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让园区的孩子具备创新意识,将自主知识点亮区域所呈现的快速裂变增长态势,让学校适应时代的变化,让师生的知识储备顺应快速发展的趋势,从而获得更好的综合知识效益。

在园区生活近7年,改革发展的进程迅猛,但初心未变,我们年轻人在努力奔跑追梦的同时,要始终牢记使命,更要具备担当意识,承传先辈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不负时代重托,将思想融合后升华,将梦想付之于行动,将精力储备后爆发,将精神祖辈相传,愿我们大园区的时代的变迁中发展的更好,愿我们所有追梦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