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例文寻径,笔落生花 ——“湾至唯澄金”五校联合课题研究进课堂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07 点击数: 字体:A- A+

春深日暖,教研潮涌。为促进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入推进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教师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江苏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例子说”指引下阅读类选文再用于习作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25年4月24日下午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共探阅读选文转化为习作教学资源的实践路径。课题主持人金鸡湖学校副校长钱发华、至和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谈侨,骨干成员唯亭实验小学副校长祁华忠、星湾学校教导处副主任赵源林、星澄学校教务副主任卞华锋,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星湾学校部分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be6ed5dbb6f6431dbc70639205a2f28f.Jpeg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小学吴健老师带来《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课堂伊始,通过展示神话和课本中有趣的人物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特点。接着,巧妙引导学生从品质、性格、爱好等多维度回忆身边有特点的人,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在写作指导环节,着重讲解人物描写方法,如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使人物“活”起来。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分享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

a2cde041cd524e9eb16f17d48533120f.Jpeg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姜欣瑶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习作五《形形色色的人》,紧扣单元要素,以“例子说”为核心,充分发挥本单元课文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从“品”落实到“写”,丰富表达层次。同时,注重学习进阶的层次性设计,从情境创设到编写成书,从单元例文的结构化经验到催生个性化表达,从方法在手到学会取舍,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习作的知识方法充分内化,让写作素养落到实处。

aeac076f2cdc40fdbb74483e305777bd.Jpeg

至和实验学校唐淼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从链接单元课文和习作例文入手,以单元整体视角引出习作题目和总结“反着想”“变形想”两种单元想象方法;随后,他又聚焦书本上的题目,鼓励学生从题目想开去,大胆想象故事的内容,也激励学生想其他的想象故事,而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再指出想象奇妙之处是由“变”“变化”产生的,引导学生往“为什么变”“变了之后”“变的结果”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去想象故事,学生尝试写其中一个部分,并进行自评、他评,助力学生的想象继续“生长”。

d70ba91c418e46b9a7e01cbd6506840f.Jpeg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魏周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城、故宫、大运河等文化遗产的壮美画卷,引导学生探讨其历史与艺术价值。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以诗意笔触描绘敦煌壁画的绚丽,有的化身“小小讲解员”讲述兵马俑的故事。课堂将文化传承与写作训练巧妙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127b009592964881829046351d65b25c.Jpeg

苏州工业园区高雯老师执教《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课创新获有实效。通过创设多元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课堂以人脸识别、3D打印等生活科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科技就在身边;借助教材插图中火星生活、时空穿越等场景,启发学生畅想“太空电梯”“时光机”等创意科技。针对科幻故事逻辑性难点,创新引入“科幻指数”评价清单,结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文案例,示范将“万能药水”升级为“纳米虫”的科学改写,有效提升学生故事建构能力。课堂通过科学依据与奇思妙想的有机融合,成功帮助学生突破科幻写作瓶颈。

10afbe1eab7245da8d579c9f565d566c.Jpeg

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赵钰莹老师执教的四下习作七《我的“自画像”》以学生熟悉的“米小圈”这一文学人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例文引领,提供写作支架,让学生抓住突出特点和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355c515fe4144108840b322379ad87d1.Jpeg

96a272147be34347926d7affa8c58d0f.Jpeg

课堂观摩结束后,星湾学校教导处副主任赵源林、星澄学校教务副主任卞华锋分别开展点评。赵源林老师强调,课堂教学应精准把握学生的思维生长契机,通过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持续性、多维度想象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思维空间的拓展训练与认知能力的进阶培养,避免将教学重心局限于预设的故事结局,而应着力构建"想象-验证-再创造"的动态学习路径。卞华峰老师也肯定在课堂中创设的多元情境,借助生活中的科技打开创作思路,想象与科技碰撞出科幻写作的火花,让学生在原有习作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唯亭实验小学副校长祁华忠进行点评并展开研究指导讲座《例文寻径,笔落生花》,诠释“例子”标准要文质兼美、典范之作,“例子”教学要明确目标、教有所得,“例子”辐射要广泛阅读、迁移提高。以吴健老师和姜欣瑶老师两节课例为例,剖析两节课中任务群链的进阶设计,从中获得的启示与反思。

cffd01b2bb4f4c4da38c4d2490c24069.Jpeg

最后课题主持人钱发华老师针对《“例子说”指引下阅读类选文再用于习作教学的研究》就“例子说”进行了阐述,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也为课题的进一步推进指明了方向。

4c2adc82dc1e4bdd82a8a2cb1d0fd159.Jpeg

通过一次次课例解剖、跨校辩课,共探阅读选文转化为习作教学资源的实践路径。这场打破校际壁垒的深度教研,让“例子说”理论从文本走向鲜活课堂,为读写融合按下“加速键”。


一审一校:逄云贺 

二审二校:赵源林

三审三校:杜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