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莲花学校茶文化实践项目化学习2.0版《当“茶”遇上“时间”》入项啦!

作者:薛晓远 发布时间:2023-11-23 点击数: 字体:A- A+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2022年9月份,莲花学校便开展了《品茗苏州——茶文化实践》项目研学课程,学生从茶的种植、制作、品鉴、礼仪、道德等方面,感受茶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素养。经过一年的实践打磨该项目由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茶”遇上“时间”不同于1.0版本中茶文化的广泛学习2.0版本的项目以小见大,从茶酵素这一具体的产品出发,引导学生探索茶的化学性质、茶的健康功效、茶的环保价值、茶的文化内涵等方面。

回溯茶文化实践项目的“前世”

1.0版本的项目化学习中,引导我们的本质问题是:如何让苏州的茶文化活起来?学生围绕驱动性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设计一个茶文化产品,展现苏州茶文化与特色”开展实践活动。1.0版本《品茗苏州——茶文化实践》的项目化学习,由马晓宇老师组织,马晓宇、梅芳黎、龚茜、陈宇星、张博林、马欣芸六位老师组成跨学科导师团队,招募五年级的同学参与,共分为12个课时,涉及9个学科。

马晓宇老师带领学生认识茶具、学习简单的泡茶技术、品茶以及简单的茶礼。学生通过PBL项目化学习方式创办“品茗苏州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梅芳黎老师带领学生探究茶文化所包含相关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学生进行茶文化产品设计思考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需要条件和帮助。

龚茜老师带领学生认识茶树、茶叶的特征,绘制茶叶生长的自然笔记了解茶叶的成分,探讨科学饮茶的方法和茶叶与健康的关系

陈宇星老师从化学的角度学习如何辨别和挑选适合茶叶的水,区分不同水质对泡茶口感的影响。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除茶垢,学习保养茶具的方法。

张博林老师引导学生激发创意,思考茶文化相关的主题衍生品可以有哪些?项目成员讨论茶文化产品的研制方向和方案,初步定制计划。

马欣芸老师带领项目成员从《红楼梦》和古代书法名帖中体会书法与茶文化的关联,并学习用毛笔写茶诗、茶谚探寻茶文化文创产品的可能性。

马晓宇老师进行团队茶文化产品的调查统计。学生根据文化产品的设计需求,根据材料使用量估算需要成本设计相关商业计划书进行茶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宣传。

由于茶文化产品还在进一步的研发和生产中,1.0项目还未出项,项目组将进一步整理评估“品茗苏州——茶文化实践”方案的可推广性,反思项目活动与项目成果是否可以迁移到莲花校园特色的建设与发展中。总体而言,1.0版本项目学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展望茶文化实践项目的今生

虽然1.0版本在实施过程收获颇多,但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驱动问题背景太大,与小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导致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内容不系统。2.涉及内容过多,很多内容介于学习时间不充足,学习资源不匹配,导致学习质量不保证。3.茶文化产品设计内容过于繁杂,导致学习成果不突出,学习创新不明显,学习反馈不及时。在仔细研究和总结了1.0版本优缺点的基础上,俞叶老师和马晓宇老师设计升级了茶文化实践项目的2.0版本《当“茶”遇上“时间”》。

2.0版本已于2023年11月中旬立项,在俞叶老师的组织下,项目招募了四年级的学生参与,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从了解茶酵素的原理、制作、应用和宣传开始进一步学习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项目修改了驱动问题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墨水弄到衣服上,怎样洗才能洗干净?”引发学生讨论:衣服上的墨水要怎么清洗?有什么好的清洗方法?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俞老师进一步揭示酵素,并介绍茶酵素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学生通过视频科普,了解什么是酵素,茶酵素又是什么,为后续的产品研发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PBL项目化学习方式成立“茶酵素”产品研发小组,以小组形式分工协作,讨论设计一款合适的茶酵素产品,需要做哪些工作,如茶酵素产品样品制作、原料选择、产品测试、包装外观设计、市场调研、产品宣传等。俞老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规划和实施项目。

小组成员集体交流思考如何讲好茶酵素故事,更好地宣传茶酵素,并以茶酵素为切入口,引起对茶酵素产品中茶文化和酵素背后更多的文化、环保等问题的探究学习需求。思考茶文化产品的更多可能性,完成相关学习单的设计,进一步引起对茶文化相关知识点的更多学习需求。

随着2.0版本的成功立项,我们期待着2.0版本项目学习,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加主动、更加创新,让茶文化活起来,进一步深化茶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报到:马晓宇

照片:马晓宇

一审一校:俞叶

二审二校:薛晓远

三审三校:沈月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