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交流合作、专家引领,促进课题开展——星海教师参加省级课题《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研讨活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星海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9-03-14 点击数: 字体:A- A+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提高课题的实效,总结阶段性的成果和经验,2019312日,星海实验中学副校长顾日新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研讨活动在吴江汾湖高级中学举办。

在基于课题的课堂教学现场展示环节,课题组核心成员、星海实验中学黄志诚、唐秦两位老师分别开设了研讨课《立体几何背景下的应用题研究》和《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习题课》。两位老师在课堂中均重视建模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去建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以及选用何种数学知识去求解模型,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极高.两节精彩的展示课获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专题讲座与专家现场指导环节,课题主持人、星海实验中学副校长顾日新老师给专家们介绍了课题的进展情况,他说,2018年下半年,课题组在星海实验中学开设了数学建模校本课程与数学建模社团,并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尝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一是通过给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建模问题,让学生了解建模的基本过程及常用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尝试,要求他们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小论文,每周会安排一组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模型的解释与评价能力;三是专家讲座,课题校外专家,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温敏教授给同学们作了《最优化与数学建模》讲座,讲座中温教授介绍了如何用数学建模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了很多,之后就有学生基于温敏教授的讲座提出了研究课题。其中有一个是“设置绕星海实验中学的环线巴士,以解决私家车拥堵问题”,路线必须经过附近的小区并尽可能设置合理,目前这个课题正在研究中。总的来说,前一阶段的建模教学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学生从一开始对数学建模一无所知,到现在慢慢喜欢上了数学建模,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本课题的子课题之一,师生对数学建模认知的调查研究也正在开展中,研究对苏州地区近20所高中的师生做了问卷调查,各个层次的学校均有涉及,确保数据真实可信,研究结果也将对一线的建模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州市教科院高中数学教研员、课题主持人吴锷和北京师范大学郑亚利教授针对课题的进一步开展给出指导性建议。吴老师首先指出不论从新课程落地的需要,还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都应该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数学建模不等于做应用题,需要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课程的推进需要围绕着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收集的数据一定要详实并具有可信度。郑教授对课题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研究的总体思路可行。目前多数教师对于数学建模的认识不够透彻,因此开展建模认知的调查研究非常有必要,郑教授认为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针对性强,调查结果可信度高,对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郑教授还建议将研究重点放在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上面,适当弱化数学建模能力的评价。

此次研讨会议的召开,达到了让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学习共享,在总结中互助提升,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预期效果,也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明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