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建,智“项”未来——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化学习实践交流会
五月葳蕤,草木欣荣;项目领航,千帆竞发。5月8日下午,由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学会与西交利物浦大学携手主办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交流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以“合作共建 智‘项’未来”为主题,通过成果荟萃、课堂展示、研讨交流三大环节,全方位呈现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众多教育界领导、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项目化学习新路径,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果荟萃:项目化学习精华展示
下午,参加活动的嘉宾陆续抵达星洋学校南校区,在星空剧场门口大厅沉浸式感受项目化学习成果的魅力。
大厅西侧的“素养赋能·智创未来”展区中, Scratch+物联及Micro:bit打造的智慧家居模型、学生自制App应用和机器人等充分展现了科技与创新的融合;“格物驭理·知行合一”展区内,声光灯、电动机模型等物理作品让理论知识“活”了起来;“智绘山河·触见经纬”展区中,《诗意栖息地》作品运用AR等高线沙盘系统,实时呈现逼真的地理地貌;“生命探秘·见证奇迹”展区的微景观、动物卵孵化等生物作品静静诉说着生命的奥秘。
大厅东侧同样精彩纷呈。“科爱筑屋·素养育苗”展区里,建筑模型、猫舍作品夺人眼球;“手作匠心·木承古今”展区,学生现场制作的鲁班锁、木质玩具彰显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的碰撞;“桃坞新印·艺创传承”展区邀请来宾现场体验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纤皂化韵·古技新生”展示了古法造纸作品;“传统浸润·项目赋能”展区则全面展示学校项目化学习优秀成果及团队风采。
课堂聚焦:项目化学习实景演绎
项目化课堂展示环节正式开始,来自园区多所学校的教师带来18节精彩纷呈的项目化学习课例。不同学段、学科的课堂各展风采,以项目引领、问题驱动、小组协作、AI赋能等形式,生动诠释项目化学习的育人理念,展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学习、深度思考的课堂生态,也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
思潮涌汇:项目化学习深度研讨
项目化学习实践交流会在星空剧场举行。会议伊始,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沈坚与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共同为西交利物浦大学—星洋学校创新人才孵化培养基地、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实习与教育基地揭牌,这标志着双方在教育合作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揭牌仪式后,主旨报告与分享环节依次展开。苏州工业园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沈坚发表主旨报告。他围绕“从认知‘成长’到思考‘学习’”“项目化学习的本质和优势”“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学习变革之势在必行”“突破堵点,关键在教师”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教育事业变革的战略方向与实施路径,激励教师成为学习的设计师、引导者和促进者。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作主旨报告,他从人的成长规律与基础教育现状谈起,分享了数智时代人类的生存策略与对基础教育出路的思考,倡导了从“知识导向”转向“全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文景实验学校书记顾日新以《扎根成长,破界共生:项目化学习赋能贯通教育的创新实践》为题,分享项目化学习探索中的宝贵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教研员张嘉作《素养导向·实践赋能:区域推进项目化学习的行动探索》主题发言,介绍了园区近年来丰富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带来《两种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及其结果》专题报告,从目标理念到具体实践,深入剖析了项目式学习的类型选择和以人生发展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探索。
最后,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顾纯青局长发表总结讲话。他指出新时代教学需紧扣“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原点,期待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化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彰显育人内涵与价值,同时利用A I,进一步赋能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本次项目化学习实践交流会是苏州工业园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擘画教育新图景的战略推进会。通过与高校协同合作、整合资源、凝聚智慧,能够有力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向教育新征程稳步迈进。
供稿:汤静天
照片:校办
一审一校:李郁
二审二校:高韵
三审三校:周良良、肖晨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