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中小学生“足不出城”别样忙 劳动教育成为劳动节热词
今年“五一”假期长达5天,虽然放假时间比往年长了,但因疫情防控需要,苏城中小学在劳动节前纷纷向学生发出了假期安全提示,倡议学生不聚集、非必要不离苏,使得今年的小长假和往年有些不一样。在父母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在家开展劳动实践,成为假期里的另一道风景线。
动脑手动 劳动成为假期必做作业
为让孩子会劳动、爱劳动,五一劳动节苏城中小学校除了布置书面作业,还纷纷把劳动列入假期作业单。
假期里,苏州市实验小学四(4)班的孙熙然在妈妈的指导下,动手做了五彩面条。从调汁、和面、揉面、擀面到切面条,每一道工序她都做得有模有样。而这也是学校布置给学生们的一项假期作业。
第一次品尝自己做的面条,孙熙然开心地告诉记者:“因为平时就比较喜欢做手工,而且之前学校开展过‘五彩圆子’的综合实践课,所以这次做五彩面条感觉难度不大。有几条小经验分享下:桑椹、火龙果比较容易上色,猕猴桃效果不好,有点小失败。加果汁时不能太多,否则面团太烂不成型。自己擀的面条,吃着特别有嚼劲,特别香。”
由于今年“五一”假期比较长,苏州工业园区不少学校还推出了“五一劳动周”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娄葑实验小学的“五一劳动周”主题为“有一种习惯叫劳动”。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劳动周开展“生活小达人”“技能大闯关活动”,同时还要求假期开展一次家庭会议,和爸爸妈妈签订一份劳动责任书,并要求学生记录假期五天的劳动工作,写下自己的收获。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则开展了“五个一”实践活动,学校结合防疫卫生与自护,要求学生上一节劳动教育课,了解劳动节的由来,讲述一个劳动者的故事,特别是抗疫英雄的故事。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假期里展示一项劳动新技能,并在每个班级推选一名劳动小能手。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鼓励学生在假期里用Vlog记录劳动心得,晒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拍摄劳动照片。星澄学校则在假期里开展了“汗水的味道是甜的”劳动体验活动、“黄文秀先进事迹”主题学习活动、“五一节最美劳动者”随手拍摄影大赛,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在身边普通劳动者身上,感受到“中国精神”的时代力量。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意义非凡。在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的道路上,是无数的劳动者坚守岗位,挥洒汗水,才使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教育要与时俱进,让孩子们向时代的劳动楷模学习,致敬劳动者,感恩劳动者,是新时代教育的应有之义。”星澄学校一年级组组长高雅婷告诉记者,“节日期间,学校一年级组在线上举行了‘我学习、我倡议、我实践’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学会了劳动的技能,也感受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付出,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顶层计设 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苏城学校轰轰烈烈开展劳动教育并非今年才开始。早在去年春天,苏州工业园区就迅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出台了江苏省第一份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如今,园区教育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涌现了一大批劳动育人的先进经验。
如娄葑实验小学以“让劳动教育垫高学生的成长”为教育主张,通过课程入规划,形成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班主任自身特长开设劳动课程,学校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开发劳动微课程《职业岗位我来问》《小鬼当家》《校园小主人》《寻访身边的劳动者》《工匠精神》《追梦少年》。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以薄伟英名师工作室牵头,开展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实践研究”的德育课题实践探索,建劳动宣传小阵地,以“小项目”推进“家校共育主阵地”建设、以“名师引领”实现学校劳动教育的品质发展。学校通过小橱窗、小展板、小创意等活动形式,推出学生的劳动成果,评选劳动之星,受到学生欢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劳动教育,开展丰富的志愿者项目及劳动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新模式。星澄学校以“小澄农场”引领校园实践,以课程基地推动科学创新,以学习楷模实现铸魂育人,在这个劳动实践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种植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是一种付出的过程、一种实践的过程”。
在园区,类似例子还很多。一所所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化、阵地化、生活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在非凡园区、非凡城市的园区现代化发展中,一座“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育人”立交桥已成为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品牌。
园区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只是苏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典型和缩影。在苏城的很多学校,劳动教育已被纳入顶层设计,校长亲手抓劳动,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实践到课程,从校内到校外的立体式多元化劳动教育格局。
遍地花开 融入生活劳动成新常态
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意见》的指引下,苏城学校的劳动教育更是风生水起,开展得如火如荼。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位于石湖之畔,附近曾是石湖居士范成大晚年居住的地方,著名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就诞生在这里,千百年来耕读之风绵延不断。如今,耕读之风更是在校园里被发扬光大。学校占地242亩,拥有自然美丽的生态校园。学校因地制宜,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在校园内开展蔬菜、水稻、棉花等农业种植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劳动,真正做到了“劳”与“学”的统一。小长假前夕,西浦附校的同学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内采茶炒茶,在劳动中体验当茶农的辛苦,也体验收获的快乐。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苏州彩香实验中学也在校园内开辟了小农场,在农场里开展农事教育。作为学校的育人特色之一,劳动教育在该校已持续多年。‘五一’前夕,该校还举行了“劳动达人秀”活动,让学生通过叠衣服、钉纽扣、拼装书架等劳动竞赛展示学校的劳动教育成果,引发多方关注。该校校长邹全红告诉记者,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学会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她认为,劳动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劳动节期间和校园里,应该贯穿学校、家庭、社会,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常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地制宜开辟校园农场的学校还有很多,如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相城第一实验小学,都开辟了自己的校园农场。这些规模不一、主题各异的小农场,结合校园特色,责任到班级,落实到个人,不仅成为学生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也将劳动教育融入了日常学习生活,成为一道道别样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陶赟婷 蕉雨
《姑苏晚报》2020年5月4日A03版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