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教师暑期走出国门“充电” 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从新加坡学习归来已经一周多,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的范红瑞老师仍沉浸在兴奋中。对接下来学校的创新教育课程,她有了更多想法。
7月8日-7月12日,20名苏州教师从园区出发,飞赴新加坡,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接受关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这20名教师是苏州工业园区智造之家国际师训项目从园区众多教师中选拔出来的,范红瑞正是其中一员。
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赴新加坡“充电”,所有参训教师都对这场培训充满了期待。
请进来,为苏州科创教育打开一扇窗
时间倒退到2018年的6月20日。在园区管委会与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共同支持下,中新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之举——国际师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自主探索世界的能力,为园区培育新一代创新复合人才。
2018年9月7日,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等共同打造的智造之家在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式开馆。这个拥有花季木工坊、花季AI实验室、花季机器人科学院和花季工程师创意坊等新型课程及教材的青少年学习中心,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智慧”学生。而要培养“智慧”的学生,首先要打造“智慧”的老师。国际师训项目,为科创教育提供了训练场。
在一年时间里,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专家团队先后5次来苏,为175名教师授课,为园区的科创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
把专家引进来,苏州的教师也要走出去。作为国际师训项目的重要环节,今年暑假,20名参训老师从参加国际师训的175名教师中脱颖而出,并作为代表,第一次走进新加坡,更为深入地去学习新加坡在科创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
走出去,点燃创新教育的星星之火
7月的新加坡气温常常蹿到30℃以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苏州教师们学习的热情。在新加坡期间,他们一方面深入了解关于STEM探究性学习、幼儿模拟建模等课程知识,同时,还走进新加坡科学中心、光洋小学、立才中学等教育和科研场馆,了解新加坡在基础科学和创新研究方面的典型案例。
谈到这次去新加坡的收获,范红瑞说:“这次深入新加坡一线学校的课堂,看了他们的设施设备,也了解了他们的创新教育渗透到了何种程度。相比苏州,新加坡更注重实用性,但我要做的不是生搬那里的教学模式,而是结合学校学情,建造学校本土化的创新教育。我希望根据学校已有的科技项目,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特色,做出校本课程。同时我也想动员园区八中的同事们共同组建创新团队,并与智造之家深度合作。”
来自景城学校的陈怡韶老师去年6月就组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坊,工作坊的4名老师也积极参加了国际师训项目。这次来到新加坡,她发现新加坡并没有弱化传统考试,在创新教育方面,新加坡也做得非常好。在与新加坡老师的交流中,陈怡韶发现,从2016年开始,新加坡的考试从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转变为立足于实际运用。她搜集了2016年以来新加坡的数理学科试题,并带回苏州研究。
“这次去新加坡,我们遇到了一个小伙子,虽然他只有大专文凭,但聊起教育时却非常有见地。他的自信和专业让我们深受感触。我认为创新教育不但要有理念,更要关注实施策略的落地,从国情出发,做好普及工作。科技老师要有大视野、跨学科的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竞赛成绩。”陈怡韶说。
园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倪渊老师通过国际师训平台了解到新加坡教育更加注重对人和思想的过程性挖掘。“新加坡的教学理念中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教师要在课堂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如果你的学生不会发问,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那是无用的。回来后我需要结合学校学情,梳理知识点,以教研活动的形式或项目的方式,把自己所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科技特色项目中去呈现。”倪渊说。
“这次新加坡之行,让我们看到了新加坡创新教育较为完整的架构体系和运作方法。在系统性和微观性方面,我们与新加坡还存在一定差距。回来后,我们计划面向全区中小学校长举办主题报告会,分享在新加坡的所学、所想、所感;还计划在下一期国际师训中,邀请新加坡团队对学校管理层干部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胡益兵说,“只有从学校领导层到教师团队一起努力,才能把创新教育做得更好。同时,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仍会继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集聚区域老师,跨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发展和扩充‘师生同训’项目,开放更多的资源给园区学校的学生,让他们来智造之家进行实践,最终目的,是要将创新教育深深植入到广大学生心中。”
促转化,用新技术打造科技创新教育新名片
从新加坡归来已有一个多星期,20名参训教师关于此次学习的讨论仍在微信群里继续着。作为创新教育的亲历者和播火者,他们经历了国际师训的一次次推进和智造之家的日趋成熟,更感受到了园区在创新教育发展中的突破和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合作的典范,是一片开放创新的热土,更应该也更具条件,在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建设和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发扬首创精神、构建试验体系、积累改革经验、取得教育成果,包括要完成诸如新型学习场所的中国维度、未来维度、全球化维度设计,未来课堂立体学习场域的重构,学习要素高度互动的运行机制的建立,新技术支持下学习路径的再建,差异化学习方案和新型教育生态圈的重构等重要改革任务,”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告诉记者,“智造之家是园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转型升级的新抓手,是引领新时代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新阵地,是促进学生提升科技创新素养、培养个性特长、学习智慧生活的新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园区将构建一个校内校外协同教育新机制,打造一张‘引领新生活、科普新知识、传播新技术、促进新成长’的科技创新教育新名片。而要擦亮这张名片,需要更多的智慧型教师去努力,这也是我们暑期开展国际师训的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陶赟婷
《姑苏晚报》2019年07月20日A03版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