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审时度势明方向,精研细思促成长——记语文组高考试题分析研讨会

来源:园区二中 作者:园区二中 发布时间:2019-03-18 点击数: 字体:A- A+

及时研究高考试题,体味试题特征背后的教学导向,借此突破旧思想的禁锢,不断调整教学方向,寻求教学提升新策略,是我校一直以来的传统。为应对新课标下的新高考,314日下午,我们语文组全体成员再一次举行了高考试题研究分享会……这次的专题是近三年全国高考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周航老师、欧阳田老师、张艳丹老师和卢毅老师分别代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进行了研究成果的汇报与分享。

 

 

高一年级的周航老师首先从文本形式、阅读目的、文本类型对近三年出现的两种不同文本——“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了区分;紧接着主要以“非连续性文本”为研究对象,指出了高考命题考查方向,并尤其强调在进行这类题型的练习时应注意“三大意识”:整体阅读意识、分层梳理意识、利用原文意识;最后,周老师总结了一些选择题答题策略,并从命题者的角度对主观题的考查方式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提取核心信息、理清信息关联是做好这一类题目的关键。通过这次试题研究,周老师还得出一些教学上的启发。周老师指出,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提醒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之间、语段之间、语句之间、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存同求异,在对比过程中留主删次,在梳理过程中条分缕析。

高二年级的欧阳田老师以考纲的内容与规定为出发点,让我们明确新课标中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不仅仅限于知识的目标,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分别从选材、题型和内容三个角度对近三年的试题进行分析和说明。了解了题目的类型,还要了解答案的设置,对答案进行剖析和解读有助于引导学生更精准地答题。最后欧阳老师也分享了一些应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教学策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考查,有其自身的规律方法,并且都是融汇贯通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文本;又要着眼文体,依据结构层次梳理内容;同时,也要尊重文本,秉持公正,发掘深层意蕴,明确探究方向。

如果说高一、高二年级只是基于理论的研究,那么高三年级的张艳丹老师和卢毅老师在结合了高三学子的实战情况之后,谈了谈他们对实用类文本相关试题的研究心得。实用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是信息量大,内容专业化,覆盖面广,很考验学生快速浏览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容易给学生造成阅读疲劳。针对学生们的答题情况,张老师和卢老师都谈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对材料的敏感度不高,加上对文字表述细节考查的增加,学生在敏锐推断和精准概括上就更有难度。但张老师也指出,实用类文本在深度和思想性上还是相对薄弱的,所以只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加强概括分析能力的练习,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情况应该是可以比较快速的改善的。

高考改革变与不变,我们不烦不扰。脚踏实地,精研细思,审时度势,有的放矢。心中有了方向,脚下才更有力量。让我们同心同德,做学生高考之行的引路人。